近日
重庆日报发布报道
《两江新区加速推动科技创新
让高质量发展“含新量”不断提升》
关注两江新区科技创新
点赞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 ↓ ↓
▲重庆日报人民日报2021年11月8日第09版
10月23日,空天科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式成立并揭牌,将打造成为服务重庆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为重庆进一步实现空天技术领域创新创造、产业升级、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此前一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峰会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两江新区再次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悦来智慧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三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现代兵器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进行防爆材料配方调试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高校、科研院所等38家,建成科技研发平台80余个,导入高端研发人才1200余人,累计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家、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13家,获批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15家,培育孵化企业58家,一座“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协同融合的创新之城拔地而起。
两江新区着力抓好产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长安汽车、红宇精工、铁马工业等多家企业与入驻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获批科研项目1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6项;摩方精密科技公司的高精密3D打印技术正加快国内应用,带动国内产业链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于车联网项目,推动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
▲蓝天 摄
两江协同创新区依托明月科创实验班、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等载体,以及智汇两江、明月湖创新论坛等平台,通过发放“两江英才卡”、优化“两江英才荟”、落实人才“快办”行动等,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格局,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两江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今年,两江新区还举办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以此为两江新区的科技发展注入资金的“活水”,壮大科技企业“森林”,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为每一位敢想敢为的科学家、创新创造的企业家、善作善成的投资人、追梦圆梦的创业者创造良好环境。
除此之外,两江新区还专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和《关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1+2”文件,绘就蓝图、做好布局、全力推进,一步步把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两江新区还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产业“含新量”不断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产值同比增长58%,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福特EVOS、长安阿维塔等新产品不断涌现。
签约工业项目20个,合同投资额860亿元,康宁熔炉等新项目落地加紧建设。
京东方六代线、三一灯塔工厂、奥特斯等新产线将逐步发挥生产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两江新区正加强数字经济新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制造业提档升级并向中高端迈进。
出台“1+3”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智慧之城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支持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十条政策》
《加快发展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的实施意见》
抓紧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组建西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19个、企业节点1551个,注册量突破58亿个,注册量、解析量增速居全国第一。
新增数字经济企业760家、累计近6000家,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软件服务业分别增长130%、56%、51%;入选2021年度重庆市重点软件企业34家,占全市的26.1%,居全市第一;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近500亿元,占全市1/3,增速超40%。
部分资料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
© 2020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001493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943号网站建设: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