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高光谱计算成像科研团队技术负责人秦庆旺博士正在为产品上市忙碌着。“高光谱计算成像设备通过图像和光谱分析,能高效、精准识别相关物质,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团队已孵化了1家科技企业,下个月计划召开产品发布会,产品主要用于水质遥感监测、矿区地质勘探等。”秦庆旺说。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位于重庆两江新区明月山下的协同创新区,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浅丘山地,如今一栋栋设施先进的科研大楼或已投用或在建设,园区山水环绕、生态怡人,共有35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此设立科研机构。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秦庆旺告诉记者:“我曾从企业辞职创业两年,但因缺少团队和平台未能成功,这里给了我创业所需的资金、政策和团队资源。”
正在加快建设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供图。
科技创新缺少资金、设备、人才,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没有服务平台……科研与产业“两张皮”制约着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发挥。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公司董事长王飞介绍,自2018年底启动创新园区建设以来,重庆两江新区围绕产业、人才、生活、生态协同,通过招才引智、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等举措,让技术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鸟击是威胁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智能驱鸟系统集鸟群识别、提前预警、多种驱鸟设备联动等技术于一体,让机场驱鸟从随机、被动转向智能化、生态化。“得益于重庆两江新区引才支持、资金扶持,该项目已成功在重庆江北机场产业化应用。通过当地校企项目对接机制,上海交通大学还有12个科研团队与重庆多家企业开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合作,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也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副院长王全保说。
王飞介绍,两江协同创新区定期召开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对接会、沙龙活动,推动长安汽车、京东方等本地企业与入驻科研机构达成合同科研项目10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0余项;同时深挖重点团队和项目潜力,共享科研设备、建设孵化载体,导入政府基金、风投基金,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内提供校企对接等服务的创新小镇。重庆两江新区供图。
在轨道上铺设高敏感光纤设备,可实时全路段监测轨道交通安全状况,大幅降低人工巡检成本——在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这项科研成果即将进行产业化应用。该院副院长丁红昌说,过去科学家和企业家相互不了解,两江协同创新区良好的创新生态“填平”了从研到产的鸿沟,“我们研究院围绕激光通信、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市场急需的技术开展研发,今年6月底我们将孵化2-3家企业,未来2年产值有望达到7000多万元。”
目前,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联合入驻的35家高校院所,建成科技研发平台80余个,吸引研发人才1000余人,培育孵化企业36家。科研机构为何愿意“西南飞”?王飞表示,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研发服务、产业服务,畅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资本市场、企业用户等创新环节,才能粘住产研“两张皮”,让科技创新有保障、成果转化有动力。下一步,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大引进各类科研机构,推动更多企业与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重庆两江新区
© 2020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001493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943号网站建设: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