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角 | 贾春峰:关于企业文化“落地”的路径与方式方法的再思考

微信图片_20230508093738.jpg


一、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自觉地践行、体现和遵循“知行合一”、“知行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讲企业文化落实、落地也好,讲企业文化设计规划也好,讲实践践行也好,我个人认为坚持“知行合一”、“知行统一”,这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总要求。这些年来,在企业文化界、在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讲“知行合一”、“知行统一”讲得比较早、比较多。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知与行,认知与行动,常常呈现极为复杂的状态,可以是统一的,也可能是不统一、不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相排斥、相对立、相背谬的。如果在企业文化中知与行是相排斥、相背离的,那怎么能谈得上落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经验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他也运用了“知”与“行”的概念,把管理上升到知行关系,强调了践行的重要性。


在为杰克·韦尔奇提供管理咨询40多年的、国际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在谈到企业实现持续转型时也涉及到知行关系,说是“知易行难”。知行关系问题、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这是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上一直争论的问题。王阳明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阳明哲学传到日本后,又有人提出“即知即行”。到了20世纪,1922年1月,孙中山有一篇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在他的《建国方略》一书中,有好几个篇章是专门论述知行关系的。毛主席在他的《实践论》的开头(副标题)和结尾都讲到了知行关系、知行统一论。在这部伟大的哲学论著的结尾,他说:“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于我们遵循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在研究思考中确立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路径,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想,我们推进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发展,研究企业文化的落实“落地”,也应当也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知行统一”,坚持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不能是知而不行、知而无行,也不能是不知而行、无知而行。这个总要求应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二、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这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整体框架结构、企业文化系统思维中两项最主要的、最具实质意义的内容。对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要准确、切实地把握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的有机融合统一。这对于实现企业文化“落地”落实至关紧要。对于这个观点,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说明:

1、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我们的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2、企业文化的内涵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用公式表达常常有局限性,但可以突出鲜明地说明问题。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当然并不只限于这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且是二者缺一不可的内容。没有价值理念,就失去了灵魂,就不成其为文化;而没有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就不易于价值理念为广大员工所确认、所掌握、所实践,从而变成员工的行为方式、行动实践和行为习惯。行为规范、行为准则、行为习惯这是属于行为文化,这是企业文化落实、“落地”的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关键环节。我们常讲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认为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没什么关系,这种看法应当说是不符合实际、是没什么道理的。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的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令人不可忽视、不可小看。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寿之道,这是一点也不错的。而企业文化要转化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关键的一点也是靠价值观、价值理念扎根人心、深入人心,通过广大员工的行为自觉、行为习惯而实现的。我记得,1997年费孝通先生在北京大学所做的《开创文化自觉的新风气》的演讲,就讲到,“文化在哪里?就在集体生活的人的行为和意识中”,这里也突出了行为文化,讲得好。

3、从企业文化这个公式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中,不难看出它本身就蕴含着实现企业文化“落地”落实的要义。我们可以看到,多年来,我们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就是照这样的基本框架、架构设计出来的。文化手册形成后,强调“两化”:化文本为行动,化理念为实践,这都是在推动文化“落地”的工作。六、七年以前,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现代财经小说《没文化行吗?》,书中通过主人公的对话,明确把这个公式同大家熟知的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企业文化=传统+风气这样两个公式并列提出加以讨论。我是过了很长时间后才知道、才有人电话告诉我有这本书在网上出现的。用小说形式讨论企业文化的理论公式,别开生面,我看这可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第一部。同时,也可以看出,多年来我国企业文化界所讲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已经深入人心。

4、具体到一个企业,价值理念部分的表达,有多少条目合适?现在的情况是有多有少,有的多到二、三十条,有的只有几条。我看,一切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原则上讲,应是简明扼要为好。当然这里还有个条目的排序问题。

5、在企业培育和确立价值理念,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原则和总的要求应当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坚持企业价值、员工价值、用户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这几个方面一个也不能少,应当是均衡协调发展,而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单打一,不能择其一而不要其二,也不能择其二、不要其三、其四。

6、解决处理好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理念文化系统与行为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实业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引起的重视还不够,不应当使理念系统与行为系统搞成两个互不相干的、缺失内在关系的独立的两个板块。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使这两方面的表达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做到浑然一体,相互应和。价值理念本身蕴含着应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而行为方式、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行为习惯要体现着价值理念的引导。这也可以说是理念引导行为,行为体现理念;理念渗透于行为,行为使理念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应当从内在的逻辑一致上来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我考虑用12个字说明二者关系:浑然一体、相互应和、逻辑一致。


三、通过专项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协同并举、纵横交织、上下紧密连结,点线面融汇贯通,实现企业文化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全覆盖,不留空白地段、不留空白点、不留空白线,以推动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全面深入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处处有文化生机,处处显示文化的活水源头,以切实迈向和构建文化管理的新境界、新气象。


专项文化建设,包括安全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文化、环境文化、廉洁文化建设等内容。企业基层文化建设,包括车间、工段、班组、作业队、店铺、专营店等等文化建设。大庆文化中的基层文化作业队、钻井队的文化建设搞得好,关晓红同志、李懂章同志都作过介绍。我记得,正泰集团党委林可夫书记专门介绍过班组文化建设经验。座落在甘肃平凉地区的华亭煤业集团的班组文化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受到了参观考察者的热情赞誉和好评,并引发了许多有意义的思考评论。比如后勤班组对下井工人替换的衣服进行清洗时发现纽扣掉了会及时补上去,这样极其平凡的后勤小组的细节文化,长久地留在参观者的记忆中。这次峰会又评出了优秀班组文化50家,这是第一次评出,这对于促进班组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启发,会起到积极的帮助和推动。不要小看这几十家优秀班组文化的出现,我认为这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它标志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在进入深入、深化、落实、“落地”、开花结果的新阶段。能不能这样说呢?这些天来,我个人有这样一个观感、感悟和思考。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对于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专门开过会,对于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也举办过专题研讨。实践经验说明,专项文化建设要搞得深入、精深,具有专业化特征和专业化价值,基层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要搞得扎实有力、讲究实效,这都还需要继续不断地创造出许多新经验。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专项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文化全面深化拓展、落实“落地”的基本的常抓不懈的有效举措和平台,需要长期有序、有步骤地“常态化”进行下去。这方法的落实“落地”工作有许多许多,也还有许多方式方法需要创新和总结。


这里还应说到的是,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和专项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亮点和闪光点,并且有效地加以展示和传播。这也是促进企业文化落实“落地”的有效举措。


四、通过企业文化故事的提炼、传播,故事理念化、理念故事化,实现价值理念、英雄人物与企业故事三者的紧密融合。在英雄人物身上,价值观、价值理念人格化、形象化、故事化,促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员工的血脉,深入内心,深植于行为实践,从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经营业绩与整体实力。


其实,这些做法,恰恰是一种具有本原意义的正宗企业文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初,对企业文化理论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就讲到,“企业文化由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的员工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说的神话,就是我们说的企业故事。现在我们讲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其实实践品格、实践属性正是企业文化与生俱来的固有的基本属性。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五大要素,讲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书中说,“价值是任何企业文化的基石。作为赢得成功的企业的哲学的实质,价值为所有的职工提供了共同的方向,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成功的企业经常是因为它们的职工对组织价值的确认、信奉和实践”。这里讲的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讲的职工对组织价值的确认、信奉,并付之实践行动,这实质上就是讲的企业文化的落实“落地”问题。书中讲的英雄人物,是体现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人格化了的人物。英雄人物中有个“共生英雄”的提法。何为“共生英雄”?当时美国报刊讨论有这样一个提法,叫“你必须将心放在企业上,而企业必须在你心中”,这是一种“人企合一”的境界。浙江天能集团的员工座右铭叫“我的心在天能,天能在我心中”。奉行、实践这样的座右铭的人越多,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也就会越强大。


五、注重用户文化研究,把用户体验作为企业文化手册文本变行动、理念变实践,实践企业文化落实、“落地”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的一个重大理念是用户导向。一位著名企业家讲,要让“用户永驻心中”。这就要做到,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做用户之所需。从用户经济、用户导向所催生的新的用户主导论出发,我们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家文化、员工文化与用户文化的有机融合统一。看看我们的企业文化手册,其实许多内容、许多价值理念的表达、许多行为规范的设立,都是为着用户的。今天我们讲企业文化的落实“落地”,我觉得不仅是对着企业人包括企业家、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也还应对着用户。讲体验经济、用户体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体验你这个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应当是企业家、员工与用户共创共享、共同体验的文化。企业故事中有许多也是企业与用户在共创与互动中产生出来的。


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也要在用户的实用实践中加以体验,这也是企业文化落实“落地”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当探索创新企业家文化、员工文化与用户文化三者融合统一、三者协调并举、三者深层互动的理论、实践和机理,真正落实“落地”的企业文化应当是全企业大家建设的企业文化,也应当是全企业建设的大家的企业文化(也称之为两个“大家”)。而这里“大家”的内涵、“大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应包含有用户。我们应创造条件,让用户参与到企业文化创新发展、落实“落地”的全部过程之中。


六、在整个企业文化的建设实践方略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四好”:好识好论好用好传播。这就要力求做到企业文化理论上的准确性、深刻性与表达方式的大众化、通俗化的有机统一。让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避免繁琐化、雷同化、玄虚化、空泛化,不能搞复制、克隆、生搬硬套。那些不妥当做法会给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落实“落地”带来思维和行动上的阻滞、障碍。互联网的发展,会给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和企业文化带来新的发展创新活力,同时也应注意避免使企业文化模式化、繁琐化和雷同化,不能搞文化上的克隆、复制、生搬硬套,防止走向千篇一律,而要注意保持企业文化内生的鲜明个性和自有特征。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既面临着企业文化落实“落地”的问题,更面临着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挑战、新任务、新课题。这里讲的新形势,包括国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改革问题,包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包括扑面而来的互联网的大发展。有句话叫“向学习要未来”。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研究者,我们都有注重学习、重新学习的任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学习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历史文化,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中对企业文化创新发展、落实“落地”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和思考。不仅如此,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完善,以及商业模式变革的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已经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资料来源: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友情链接:

重庆两江新区

© 2020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001493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943号网站建设: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