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角 | 领导者管理文化的艺术


640.jpg

管理是—门既科学又艺术的学科,它既需要具体规则和技能的实践,又需要经验和主观感知的灵活应用。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尤其需要注重人的感知与心智。若仅仅依赖固定的管理方式,难以兼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因此,领导者必须掌握文化管理的艺术,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文化。在本人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一、管理阶段


企业与人一样,有一定的成长规律和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任务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服务于企业成长的,因此文化管理必须了解企业发展的规律,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管理重心,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管理举措。


对企业发展阶段的把握可以参考美国组织行为专家奎因提出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奎因认为,企业通常会遵循着“创新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高层次的创新导向”的路径螺旋上升发展。


首先基于某种创意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服务,从而走上创业之路,此阶段的目标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快速迭代产品或服务,跑通商业模式。


当商业模式走通之后进入第二阶段——目标导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抓市场、求生存、扩大规模、增加营收。


经历野蛮生长后,企业的业务和人员都达到了一定规模,过去无边界、人管人的方式显得有心无力,这时企业将迈入第三阶段——规则导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规则和流程,明确职责,用制度和流程管理规模化组织。


但是,规则导向实施的时间长了以后,组织成员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团队支持变弱,这时企业将步入第四阶段——支持导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授权,牵引员工主动负责和团队协作,以应对多元的业务关系和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支持导向会支撑企业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其传统业务受到挑战,则企业将再次进入更高层级的创新导向阶段,开启一个新的循环。


二、管好需求


需求是动力的根源,管好需求,第一是要了解组织成员有哪些需求,包括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等,这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组织成员的需求“泛泛而谈、不求甚解”。

例如,我在给一家新创立企业做咨询的时,访谈到其中一位职业经理人,他说公司的很多制度都不完善,各部门权责划分也不明确,大家做事没有章法、杂乱无序,而且老板动辄就说干不好就走人,让人感到很不适应。当听到这些反馈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这个企业中是缺乏安全感的。


再举个例子,笔者遇到的另一家企业,公司成立十几年了还未建立起规范的考核与激励体系,平时没有考核,到年底了老板根据各部门表现给予一定奖金,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既然不考核,那么干好干坏都一样,大家都不愿多干活,遇到问题都是能推就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忽视了人们对公平的追求。


第二是了解不同人员的需求特点,针对不同人员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案。对于基层员工,侧重物质激励,对于高层员工,侧重用事业、成就、荣誉进行激励。


三、管好人性


管好人性,首先要了解人性。


对人性的基本假设,管理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人性总体是积极的,只要给予适当激励,人就能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但同时人也有消极的一面,当缺乏约束时往往会出现消极懈怠甚至滥用权力的问题。所以,任正非说:“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更多要通过文化、制度和流程来建立越来越科学化的管理,同时越来越放权,越来越要加大监控的力度,这是两个轮子,都得并行的运行。”


除此之外,领导者要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其他的心理特点,例如,趋利避害、从众心理、追求公平、责任分散等。


在了解人性特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顺应人性设计合理的机制。


例如华为三权分立的干部任用机制,业务部门有干部提名权/建议权,人力资源部门有干部评议权/审核权,党委有干部否决权/弹劾权,将权力分散到三个部门,有效地防止了权力寻租和拉帮结派。


实践证明,基于人性设计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以减少内耗,控制风险,往往是最“节能”、风险最低的。


领导者除了顺应人性设计机制,还要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正向的环境,包括保持乐观心态,经常宣导正向思想,多鼓励员工,多树立正面典型等等,用正向的环境激发起人性善的一面,抑制恶的一面。


四、管好节奏


做企业文化管理就像炒菜一样,既要懂得在什么时候下什么料,也要善于把握火候,所谓火候,指的就是文化管理的节奏,即在适当的时候完成适当的动作。


例如,笔者之前在企业开展行为管理时,会先开展一系列的宣传造势工作,通过张贴海报、发布文章、组织研讨等方式,让公司的干部员工引起重视,然后再开展一个月的试运行,等到大家了解和适应我们的工作方式了,再正式纳入考核评价,这样整个工作就很顺畅。


管好节奏,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受众的感受。例如,不能觉得一个活动效果好,隔三差五就搞活动,更不能反复开展同一个活动,作为领导者也不能频繁地训话,否则说的多了大家就习以为常了。发现一个典型事件后,要第一时间做出奖惩,时过境迁再去处理,效果已大大下降了。总之,节奏把握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需要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积累。


五、管好士气


士气反映着一个组织的信心、勇气和战斗力,高度的自信可以唤起人的激情和潜能,使精神力量增加数十倍。


领导者对其所率领的团队传达积极正面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鼓舞团队成员以“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来达成团队目标。相反如果领导者总是认为自己的下属不行,并经常表达这种负面假设,团队成员就会下意识地通过行动来证明领导的看法是对的。


管理者要善于感知和管理团队的士气,当团队士气低落时,多传递正向信息,给予正向激励;当组织中出现骄气和浮躁氛围时,领导者要牵引干部员工更多地发现问题,传递压力,提升张力。宽严相济,营造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组织氛围。


六、管好期望

经济学有一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同样的事物效用大致是相当的,但是期望值越高,则幸福感越少。


网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有家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和企业效益的不景气,先传出公司即将“裁员”的小道消息,员工人人自危,担心自己被裁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后,高管组织召开高层会议,决议“要与员工共渡难关,决不裁员”,但是好消息是有条件的,今年的年终奖、调薪计划取消。此消息一出,员工松了一口气,不用担心失业了,至于年终奖没有就没有吧。眼看到了年底,老板又突然宣布“鉴于员工的优秀表现,公司在困难之际仍然拿出一部分资金,给大家发一点过节费”,虽然过节费不多,但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意外之得”,因而个个都很高兴,感念企业的付出。


近年来,网络对华为、阿里、腾讯等明星企业的宣传,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但另一方面也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期望,造成很多企业即使努力地改善福利待遇,员工的敬业度和满意度仍然不高,这就牵涉到一个员工期望管理的问题。


员工期望管理并不是说要刻意降低员工期望,而是要指引员工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期望,使个人期望与自身努力和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做好期望管理,需要企业从一开始就明确激励导向和原则。例如《华为基本法》第七十条规定:“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以及事业成长暂时受挫阶段,或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启用自动降薪制度,避免过度裁员与人才流失,确保公司渡过难关。”

另外,公司要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策略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不能为吸引和留住人才许以过高的承诺。


而且公司在实施各种奖励时,要把握奖励的幅度和频次,不能一次给予过高的奖励,之后很长时间都不见奖励,也不能频繁的奖励,让员工觉得奖励很“廉价”。


部分资料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友情链接:

重庆两江新区

© 2020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001493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943号网站建设:指引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