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角 | 四步、两个层面确保企业绩效落地

微信截图_20240208095230.png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确保组织高效运转的关键。这一体系涵盖了四个核心维度:绩效理念、绩效架构、绩效方法和绩效落地。每个维度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循环,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地评估和提升其绩效水平。

首先,绩效理念是整个体系的灵魂。它涉及到企业对绩效的认知和价值观,决定了考核的方式和价值创造的源泉。一个清晰的绩效理念能够引导企业在人才选拔和价值创造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家的绩效观念,作为理念层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战略方向和运营模式。

其次,绩效架构是体系的基础。它包括绩效诊断、战略解码、绩效框架设计、绩效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多个环节。这一架构的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确保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接着,绩效方法是实现绩效管理的技术手段。它涉及五个基本要素: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这些要素构成了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绩效落地是确保绩效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步骤。这不仅涉及到绩效管理的流程、步骤和注意事项,还包括在实际操作中所使用的表格、工具等。绩效落地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如组织、干部和员工)进行差异化管理,确保每个层级的绩效管理都能有效实施。

总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成功的基石。它要求企业在理念、架构、方法和落地四个维度上都要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心的规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实现可持续发展。

01 层面一:组织绩效落地

1.步骤一:制定基于战略分解的组织绩效计划

在探讨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时,我们必须首先强调组织绩效的重要性。组织绩效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干部和个人的绩效,更是整个企业运营效率的核心。没有坚实的组织绩效基础,任何关于干部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讨论都将是空中楼阁。

绩效管理的核心在于其战略传承的功能。它始于明确的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科学的绩效计划得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绩效的规划、辅导、考核和复盘改进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组织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起点。它要求我们首先明确年度业务计划,这是绩效指标制定的基础。绩效计划应当自上而下进行,确保公司层面的指标能够逐级分解到各个事业部、子公司乃至具体岗位。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确保了绩效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避免了自下而上制定指标可能带来的目标偏差。

年度业务计划的制定应基于战略共识,这通常在年末或年初进行。在制定过程中,企业需对行业趋势、客户需求、自身资源与能力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例如,企业可能需要决定在特定年度内是拓展海外市场还是深化国内市场,是专注于B端还是C端客户,这些决策都应纳入战略共识计划中。

战略解码是确保组织绩效计划有效实施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对企业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未来成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这一过程要求与各个事业部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确保产品结构、客户结构、核心技术壁垒等关键要素得到有效管理。战略解码不仅是目标分解的过程,更是资源和人员配置的规划过程。

完成战略解码后,企业需制定详细的业务计划。这包括确定公司级和部门级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明确相应的资源和预算配置。业务计划的制定不仅要关注业务目标,还要确保资源和预算的合理分配,以支持计划的实施。

最后,业绩责任合同的签订是确保绩效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业绩指标应明确、具体,且不可博弈,因为它们代表了企业的承诺和责任。每个指标的达成都是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贡献,任何未达成的指标都可能导致企业错失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组织绩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从战略目标出发,通过科学的绩效计划和有效的执行机制,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管理中,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通常,指标的设定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确保企业战略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然而,目标值的确定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在这个过程中,KPI(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还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激励机制。

以净利润指标为例,如果一家企业在2022年的实际完成值为30亿,那么在设定2023年的目标值时,可能会考虑将目标定为33亿。如果2023年实际完成值恰好达到33亿,考核系数为1.0,员工可以获得满额的奖金。然而,如果通过内部博弈,将2023年的目标值调整为30亿,而实际完成值仍为33亿,考核系数将上升至1.1,相应的奖金也会增加10%。这种博弈不仅涉及目标值的调整,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企业对激励机制的精细调控。

在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是否调整目标值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调整与否,需要基于科学的分析和权威的决策,确保目标的调整既符合市场变化,又能维护企业的战略稳定。这种调整不应是随意的,而应是有据可依,确保目标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在确定目标值的过程中,企业应鼓励各部门“要资源”而非“降目标”。这意味着在沟通绩效目标时,重点应放在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上,而非单纯地降低目标。各部门应明确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和条件,这种沟通有助于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目标值一旦确定,相关的指标及其计算公式也需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签订业绩合同。这一过程需要“上下左右对齐”,确保各部门的指标与集团的整体战略相协调。例如,研发部门的目标应与生产和市场部门的目标相匹配,确保整个价值链的协同效应。这种对齐不仅限于横向,还包括纵向,即确保公司的总体目标与各部门的目标相一致。

在业绩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多次的沟通可以帮助各部门更好地理解目标,调整策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种沟通不应被视为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投资,有助于提高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最后,业绩合同的签订应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这不仅是对员工的承诺,也是对企业的承诺。通过正式的签约仪式,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种心理契约的强化,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战略到执行的各个层面进行精细管理。通过合理的指标设定、有效的沟通机制和正式的合同签订,企业可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同时激发员工的潜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2.步骤二:指标的量化与精确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绩效的管理无疑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是一份“军令状”,更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南针。然而,许多企业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往往存在随意性,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这无疑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与企业战略背道而驰。

首先,组织绩效的设定必须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只有当组织绩效与各部门的目标达成一致时,各部门才能将重心放在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上。这意味着,绩效目标的设定不能是随意的,而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确保每一个目标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企业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考核的公正性。例如,在考核市场指标时,对于新产品销售额这一指标,企业需要确保所收集的数据是经过严格清洗和分析的,以排除任何可能的误差。同样,在考核利润时,应剔除非业务活动带来的价值,如资产置换等,确保考核的焦点始终集中在价值创造上。

此外,除了量化指标外,定性指标在绩效考核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战略任务的完成度等定性指标,企业需要通过组织打分的方式来评估。这不仅包括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还应包括对员工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导向、态度、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评价。这种全面的评估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把握员工的整体表现,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奖惩决策。

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在于其公正性和透明性。因此,考核结果在确定后,需要经过高层会议的审议,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在过会过程中,高层管理者有权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以确保考核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实际表现。这种调整权的使用,不仅体现了高层对绩效考核的重视,也确保了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最后,考核结果的应用方案也需要经过公示,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如何被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将如何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这种透明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组织绩效的管理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要求企业不仅要设定清晰的目标,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确保各部门的工作重心始终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从而推动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3.步骤三:重视过程辅导跟踪

在组织绩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之后,绩效辅导与跟踪成为确保计划成效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对绩效数据进行精确收集与分析,还涉及到对经营活动的深入理解和及时调整。以下是对组织绩效辅导跟踪过程的详细阐述。

首先,绩效数据的收集是整个辅导跟踪过程的基石。在数字化时代,虽然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性化因素,但在绩效管理领域,数字化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绩效指标的量化特性使其成为数字化管理的理想对象。这些指标不仅易于计数和获取,而且可以通过数字工具进行展示和深入分析。此外,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不同组织间的绩效数据可以进行有效的对比,从而为绩效改进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对于追求高效管理的企业而言,积极采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绩效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罗盘至关重要。这个罗盘应包括数据的留痕、实时统计以及直观的展示功能。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实时监控绩效数据,确保业务的财务表现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实现业财融合和业人融合。这种实时数据管理的能力,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数据罗盘建立并运行后,接下来的步骤是进行深入的经营分析。这一分析通常遵循一定的周期性,包括日跟踪、周监控、月预警、季度述职、半年度述职和年度述职。这些周期的选择应基于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和业务特性。例如,对于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零售或连锁企业,日跟踪和周监控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每日的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及时调整运营策略,确保业绩目标的实现。而对于项目驱动型的企业,可能需要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调整跟踪和监控的频率。

经营分析会的召开是绩效辅导跟踪中的另一重要环节。这些会议通常被称为调度会、经营例会、周会或复盘会等,其核心目的是基于数据对标节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并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这些会议中,及时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对于把握机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总之,组织绩效辅导跟踪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数据的精确收集、实时管理、深入分析以及及时的策略调整。通过这一过程,企业不仅能够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实施,还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因此,对于任何追求卓越绩效的企业来说,建立一个高效的绩效辅导跟踪机制是实现长期成功的关键。

4.步骤四:坚持复盘与持续改进

在企业管理的严谨过程中,组织绩效复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它涉及两个核心维度,每个维度都承载着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使命。首先,是对组织绩效本身进行深入的复盘分析。这一过程要求我们细致地审视组织的管理模式、体系架构、战略规划、执行监督以及评估考核等关键管理环节。通过这一维度的复盘,我们能够识别出管理流程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为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组织绩效复盘的另一维度是经营层面的研讨。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聚焦于组织的业绩成果,对绩效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分析。这不仅仅是对数字的简单审视,更是对业绩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组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

在完成这两个维度的复盘后,关键的一步是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这些方案应当基于复盘分析的结果,旨在解决已识别的问题,强化组织的优势,并推动组织向更高的绩效目标迈进。改进方案的提出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确保每一项改进措施都能为组织的持续成功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组织绩效复盘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管理的角度审视绩效,还要从经营的视角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有效的改进策略。这一过程的严谨性和深度,直接关系到组织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层面二:个人绩效考核落地

个人绩效也是包括四个实施步骤:个人绩效计划制定、个人绩效辅导跟踪、个人绩效考核、个人绩效复盘改进。

1.步骤一:个人绩效计划制定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个人绩效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是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首先,各部门需明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这一过程通常遵循自上而下的组织绩效计划模式。然而,与组织绩效管理不同,个人绩效管理不由职能部门直接负责,而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规则并监督实施,各部门则负责内部的个人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而非直接负责人。员工、直接上级以及人力资源部门共同构成了个人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需提出绩效考核方案,并与各部门达成共识,确保方案的公正性和实用性。

接下来,各部门需自行组织签订个人业绩责任合同。这一过程包括制定合同范本、明确合同要点、设定合理的博弈空间,并举行签署仪式。签署仪式的目的在于强化心理契约,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可以举行大规模的仪式;而对于人数较少的组织,则应选择更为简洁、正式的仪式,以避免过度繁琐带来的反效果。绩效合同签订后,员工需围绕既定目标和指标撰写个人绩效计划。

2.步骤二:个人绩效辅导跟踪

在个人绩效辅导跟踪方面,理想的做法是设置数据罗盘,实现数据留痕、实时统计和展示。这种罗盘展示通常与组织绩效的关键岗位相连,共同进行实时数据展示。若缺乏组织绩效数据罗盘的支持,个人绩效数据罗盘的运作将受限。

此外,定期举行恳谈会,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复盘,明确改进方向,实施过程赋能和绩效提升辅导,是提升个人绩效的重要手段。这些工作应由各管理者而非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体现了管理者作为直线经理的责任。

在个人绩效辅导跟踪中,管理者应避免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仅提供支持而缺乏具体模式;二是仅设定任务而忽略跟进。理想的管理方式应明确目标,进行有效辅导,并在过程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最终,提升赋能领导力是每位管理者的必修课。管理者应避免个人风格对企业运作的不良影响,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部门的管理者,确保个人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推动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3.步骤三:个人绩效考核

在组织管理的复杂网络中,干部管理与个人管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绩效评估,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关键工具,在不同的层级和角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具体而言,绩效评估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角色:组织绩效、干部绩效和员工绩效。

干部绩效的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其个人业绩,更是与其所在的组织绩效紧密相连。在某些组织中,除了业绩考核外,还会对干部进行综合评议,这种评议可能包括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业绩与综合评议的结合,组织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干部的个人绩效,这种评估结果往往通过加权方式来确定,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相比之下,员工绩效的评估则更为直接和具体。员工的绩效通常与其所在岗位的业绩考核结果直接相关。不同的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360°评价、价值观考核或单纯的业绩考核。这些方法各有侧重,但都是为了确保员工的工作表现能够得到公正和全面的评价。

在个人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考核的标准和流程,这通常通过发布考核通知来实现。在此之前,必须确保所有相关的合同和指标都已经明确无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力资源部门有时会面临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其他部门对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不高。这种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专业性不足,因此,提升HR的专业能力,增强其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通常由各部门自行进行,而人力资源部门则负责监督和合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组织的信息化系统来规范和汇总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收集到的考核结果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考核结果通常不对外公开,而是由部门负责人直接反馈给员工。同时,员工也有权对绩效结果提出申诉,人力资源部门则负责处理这些申诉,确保每一项申诉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

最后,个人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与奖金、薪酬调整、职务晋升等实际利益挂钩,以确保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

4.步骤四:个人绩效复盘改进

个人绩效的复盘和改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包括对个人绩效管理模式的复盘,以及对个人绩效本身的复盘。通过撰写个人绩效整体报告,分析绩效结果的分布和与组织绩效的联动性,可以为未来的绩效管理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改进方向。部门负责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与员工进行深入的沟通,帮助员工理解绩效结果,制定新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以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持续发展。

部分资料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友情链接:

重庆两江新区

© 2020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001493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943号网站建设:指引科技